本站为【传爱成考】旗下网站,主要提供免费成人高考政策与资讯,信息仅供学习交流,非官方网站,具体信息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www.jseea.cn 为准。

2025年江苏成考考前辅导报名入口

【江苏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精讲班-诗词曲赋文体知识

江苏成考帮 发布时间:2018-04-05 07:56:38


诗词曲赋文体知识

 

(三)诗词曲赋文体知识

 

1、诗词的特点:

以丰富的情感表现生活;对生活高度集中概括;语言凝炼,富于形象性,富于节奏美与韵律美。

通过本单元诗词,赋,曲的学习,要掌握诗词的主要写作特点;提高阅读欣赏诗词歌赋的能力;掌握有关诗词歌赋的作家作品常识;

2、学习建议

要认真阅读课文中所选的诗词,对每篇诗词后面的“提示”要认真研读。

要求背诵的诗词必须要熟读成诵(选择题型)

对于诗词的一些经常使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兴,借典故抒情等,要重点掌握。

1、比兴:比兴是一种表现手法,在诗词中运用很多。比:“以他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兴之辞”。比兴往往连用,简单的说,比兴就是借与主体事物有关的事物起笔,引出并展示主体事物的手法。可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如“氓”,“行路难”,“无题”,“摸鱼儿”等等。

2、用典: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如“摸鱼儿”“短歌行”“行路难”“破阵子”等都大量运用用典的修辞手法。

3、古典诗歌体裁:

1、近体诗:排律、律诗、绝句

律诗:讲究声律、对偶。每首8句(8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其中每句五个字的为五言律诗,每句七个字的为七言律诗;

绝句:有的人认为绝句一词是因其截取律诗的部分而成。每首诗4句。其中每句五个字的为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为七言绝句;

2、古体诗:

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形式比较自由,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楚辞

 

3、楚辞:楚国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诗中常用语气词“兮”。

4、乐府:乐府作为一种诗体,是由汉代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而来的,以民间歌谣居多。汉代以后有诗人袭用乐府旧题进行创作,如曹操的《短歌行》;唐代白居易发起新乐府运动,创造新的题目,写当代的事情,叫新乐府,如《杜陵叟》。

5、词:

  词牌:每种词调都有自己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如“虞美人”“八声甘州”“声声慢”等等。在初期词牌名和词的内容经常有关联,到了宋代,词牌名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关联,为了点明题目,有的词另有题目,如苏轼《江城子》,题目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词大致分为两派: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6、曲:一般指“元曲”。元曲包括两种文体:一种是“散曲”,属于诗歌一类;一种是剧曲,又叫杂剧,属于戏剧一类。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相当于词中的一首小令,“套数”是由若干曲子组成的大篇作品。“带过曲”小令完后,作者还有话要说,再选一个宫调相同的曲调继续写,并在两个曲调之间用空格隔开。

7、赋:是一种半诗半文的文体。主要特点是铺陈事物。如苏轼的“赤壁赋”,讲究文采,对偶,韵律,常采用主客对答形式。

赋的分类:分为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騈赋,文赋。

第二十八篇  

《诗经》

一、《诗经》简介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十五“国风”,今天所学的《氓》就属于《卫风》中有代表性的一篇弃妇诗,以婚姻恋爱为主题的民歌在“国风”中占有较大的数量,大多为民间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也有个别贵族;“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这些诗篇,就其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压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赋”直陈其事,即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硕鼠》;“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关雎》,由小鸟依依联想到男欢女爱。往往“兴中有比,比中有兴”,因此有了现今的“比兴”修辞手法。在历史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氓》简介

 

二、《氓》简介

《氓》是《国风》中一首著名的弃妇感伤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所作。充分体现了《诗经》的特点。《氓》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幼年时的欢乐、恋爱时的盟誓、婚后的变卦、怨愤、留恋、痛苦等婚恋悲剧。

三、结构分析

《氓》全诗六章,每章十句。第一、二章写男子求婚,女子恋爱,结成夫妻的甜蜜回忆,缠绵深情而渺远恻然;第三、四章是全诗的主旨,写了主人公在生活中得出的痛苦的生活教训,和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宛如长歌当哭般的呼号;第五章前半部分继续回忆婚后的不幸,后四句则是回娘家后的情景,不禁伤心落泪;最后一章十句是一片如泣如咽之音多百无聊赖,无复可言。全诗层次分明,在叙事与抒情的结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是《诗经》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结构图:

全诗共六章,每章各十句。

第一章:(求婚)---叙述与氓的初恋和订婚。

第二章:(结婚)---女主人公对氓的相思和待嫁心情。

第三章:(悔恨)---女主人公抒发自己轻意嫁氓,终遭遗弃的悔恨。

第四章:(谴责)---追忆婚后的清贫及自己被弃回娘家时的凄惨情景,遣责氓始乱终弃,“二三其德”的恶劣行径。 

第五章:(自悼)---进一步回想婚后日夜操劳却遭氓的虐待。 

第六章:(决裂)---女主人公被遗弃后的复杂心情和最后决绝的态度。

四、诗歌内容分析

(一)第一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1、 意译:记得那时,你一脸憨笑地向我走来,怀抱着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是来与我谈论婚事,这让我猝不及防,可我还真的喜欢上了你。送你一程又一程,直到涉过了滔滔的淇水,一直到了顿丘,我们是那样的依依不舍。但我不能立即嫁给你,婚姻毕竟是人生大事,你请个好媒人来把我的父母说动吧,不要失了礼仪。希望你不要再生气了,要不,秋天到了你就来迎娶我吧。

2.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蚩蚩”,忠厚老实。

    3.氓来提亲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4.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 

    男主人公:(想象)生气 

    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明确:

男青年表里不一、急躁、任性; 

    姑娘则温柔、体贴、情深意重、 传统 、 善解人意。

    分析:这一章写的是女子定情。可以概括为“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在这一章里,女子的纯洁、善良且温婉、体贴,她爱上男子憨厚、直率的品质,面对男子的怒气,她安慰他,不惜许下婚期,好让男子安心。而男子似乎不像女子所认为的那样“蚩蚩”憨厚老实,你看他有“无良媒”、失了礼仪的缺失,却还有理由发火(“将子无怒”),显得急躁、任性。但在对幸福有无限憧憬中的女子,已经散失了判断力,对他们的婚姻现在就可以猜想一二。

(二)第二章:“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翻译:“复关”大约是男子的居住地。我常常爬上那破土墙,遥向复关凝望出神。复关远在那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好容易盼来了情郎从复关来,我有说有笑喜洋洋。这才深深体会到相思之苦,体会到你对我有多重要。我不能再矜持了,不能再等待了,既然你说你占的卜没有凶兆,那么,赶着你的车来接我吧,我带上嫁妆嫁给你。  

    “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6.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

“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7.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 ;

    女主人公:痴情。

    分析:这一章写了两人成婚。其中还写到了恋爱中的一个小插曲——别后对男子的朝思暮想,每日痴痴地遥望复关,复关与她所住的地方隔着一条淇水,想必即使望见也只是模模糊糊的影子,但她已经十分满足“既见复关,载笑载言。”那儿是她的寄托所在,住在复关的那个人的身上维系着她那幸福的未来。就在“既见”和“不见”中女子的神态和心情跃然纸上。她爱得那样热烈而痴迷。最后这种想见而不得见的痛苦都化作了对男子的无限信任和对婚姻的急切盼望——“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既然你占卜过了,那我们就结婚吧。

    这两章使用的艺术手法使“赋”——直陈其事,依照事情的发展,自然地书写这一对男女从初识到成婚的经过。

(三)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椹。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翻译:你看,那桑叶未落时,润泽有光缀满枝头。唉,斑鸠呀,千万不要贪恋桑椹的甜蜜而迷醉不省。唉,年轻的女子呀,千万不要贪饮爱情的美酒而耽溺于与男子的感情中。男子若是恋上了你,想丢开便丢开太容易,女子若是恋上男子,要想解脱却难挣脱。

    分析:这一段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沉痛且深情。先用比兴的手法以葱茏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以诱人的桑椹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谆谆告诫鸟儿不要贪食甜蜜的桑椹,因为那可怕的迷醉能导致鸟儿生命的终结。而爱情之于女子就好比桑椹之于小鸟,同是一种致命的诱惑。因为,“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在男子占支配地位的社会里,男子即使感情上失意,也能在社会的其他角色中成就自己,而女子处于依附地位,在感情生活中寄托着自己全部的生命,假若遇人不淑,那么终生的幸福就会因此而断送。但是,甜美的爱情自然吸引人,爱情不是罂粟花,不会因为曾经的告诫而被抛开,如果逝去的青春能够重来,女子一样沉溺于爱情,之所以痛心地劝诫,实在是因为被伤害得太深。

    既然不是爱情的过错,那到底谁的过错?我们一起来看第四、五章

(四)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第五章

 

第五章:“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这两章写的是婚后生活以及婚变被弃的经过。

    翻译: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流逝,桑叶转眼落下了,枯黄憔悴片片陨落。流年带走了我的青春,终至于体衰色减。自从嫁到你家来,多年穷苦受煎熬。浩浩荡荡作为妻子,我实在没有甚么差错,是你的行为前后不一致了,你的感情没有定准,反复无常,一变再变。

    多年为妇,繁重家务不辞劳,起早贪黑不嫌苦,没有一天不这样。谁知,日子好过了些后,你却变得暴戾而残酷。兄弟不了解我,嘲笑我自作自受。我静下心来细细思量,只能自己伤心泪暗抛。

    分析:第四章用比兴的手法,写女主人公被弃回娘家的路上,经过淇水,往日熟悉的景色,爱情的见证——浩浩荡荡的淇水勾起了她对自己感情生活的回忆。当年“送子涉淇”的时候,陪送上了自己的真情,而今孑然一身再渡淇水,只是再也没有了那份钟情。心里有无限的委屈,却反复反省,实在想不出自己的错处,只能说声“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接着,用赋的手法补叙了婚后生活的苦楚,多年的辛勤换来的却是丈夫日益狰狞的面目,“暴”字使人很容易想见男子的暴虐和女主人公越来越深重的苦难。雪上加霜的是兄弟不理解的嘲笑,更使她内心孤苦无依,只能自己替自己哀伤“躬自悼矣”。这一章,一连用了六个“矣”,读起来让人感觉凄苦哀怨又无可奈何。

    8.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不体谅人、 暴躁、 三心二意;  

    女:勤劳肯吃苦、 任劳任怨 、专情柔弱。 

(五)第六章:“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翻译:你当时说过,要和我一起白头偕老,但现在,一想起这个誓言就让我怨恨。想那浩浩荡荡的淇水再宽总也有个岸,广阔连绵的沼泽再大也总有个边,小孩子的玩笑话,自然不能当真。只是不曾想,一个堂堂男子汉的海誓山盟却也能这样轻易地反悔。不,我不再想了,既然你违背了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

    这一章,有两个比喻:浩浩荡荡的淇水再宽总也有个岸,广阔连绵的沼泽再大也总有个边,言下之意,为什么我的苦难就没有一个尽头?为了摆脱这些痛苦,她下决心与那男子割断感情上的联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从此以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转意,算了,算了,不想了。她果真能不想了吗?“口纵言已,心岂能忘?”从她一贯的钟情上看,从她在被休弃回来的路上还不断地想起当年美好幸福的日子来看,她是不可能这么“绝情”,她一定总是不能忘怀。想忘记,却又总是想起,这首《氓》一定是她心里一遍又一遍唱响的心曲。

    9.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决绝分离的态度; 比兴,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也有极限。 

    男:易变; 

    女:决绝,刚强。 

五、氓和女子形象分析

    导致这场婚姻的悲剧主要责任人是氓。

    但氓的确一开始就表现出他的性格缺陷,他急躁、暴虐“将子无怒”,最后在对女子不满了以后施以暴行是可以预见的,只是天真的女子沉醉在甜美的爱情里,丧失了判断力。(从“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里,我们可以想见这是一个相当有思考能力的女子。)而且他自私自利,在家境渐渐好起来的时候首先遗弃了在辛苦的劳作中渐渐容颜老去的妻子。

    女主人公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天真痴情、温婉顺从。从恋爱时的请求“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到热切地盼望,顺从地听从氓的话——“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接着马上讨好氓——“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即使在埋怨氓的无情、背誓时,也不是怒气冲天,而是一连用了六个“矣”,表示深深的哀叹。

六、写作特色

(一)、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1.用女主人公与氓的对比。

      对比的焦点是双方对对方的不同态度,两个人物的真假、善恶、美丑,正是在这对比中显示出彼此的强烈反差。

2.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对比。 

 氓的言行,以结婚为界,表现为信誓旦旦至于暴矣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通过前后对比,互相映照,揭露其虚伪凶狠的本质。  女主人公则以她被休弃为界,也有着明显的转折变化,她由单纯、天真、热诚而略带几分软弱,转变为成熟、冷静、理智而坚强。这一转变不仅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而且还显示出生活环境与人物性格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这首诗里,除桑之未落……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几句外,全是用赋的手法,使人如同面对主人公,亲耻聆听她的倾诉,感受她的喜怒哀乐。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初婚时年轻美貌和短暂幸福。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人老珠黄,遭人遗弃的不幸结局。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喻由于男子的变心,女子的痛苦无边无涯。

  ——诗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既是比喻也是兴,意在引起下文,是比兴两法同时兼用。从诗中抱而贸丝的叙述来看,女主人公可能是一个以缫丝为业的农家女子,家园周围,种有桑树,因而咏及桑叶,既是用她熟悉的自然景况来比喻爱情的盛哀,又是见物起兴,触类联想,引发自己的悲伤和感叹。

 


免费领取成人高考复习通关资料包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http://www.jtgov.cn/zsbyw/3423.html

江苏成考交流群

江苏成考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成考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