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成人高考】复习资料-政治-精讲班-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牢牢地抓住这一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认识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一基本路线简明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邓小平一再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党的基本路线有四个方面的完整内容:第一,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力量,全国各族人民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主体;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第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贯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第四,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最重要的是把握其实质。之所以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是因为经济建设是基础,经济建设带有根本的性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的。所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二)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1、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其中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四项基本原则规定了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领导力量、指导思想,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关系着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命运。它能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稳定的社会环境、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是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以建立充满活力的新体制,开放是为更好地吸收世界一切先进的技术和文明成果,缩小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3、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如果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资产阶级自由化就会泛滥,就会干扰和影响经济建设。 同样,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也离不开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 二者的统一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用僵化的观点看待四项基本原则,同样,我们也不能用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观点看待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的,它们内在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史时期所明确展示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基本路线的展开,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基本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有机统一。具体内容如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经济纲领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治纲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文化纲领的基本目标是: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战略目标是指一个时期内全局性的奋斗目标。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经过80年代以来的十多年的努力,原定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已于1995年提前完成。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又提出了今后十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九五”时期,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到2000年,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21世纪实施的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更好的物质技术基础。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的目标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将再上一个大台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将取得重大进展,为21世纪中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创造良好条件。 为实现战略目标,我国制定了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从1980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l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 发展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对于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其内涵来说,不仅仅只是经济方面的内容,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三)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一是这一战略既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二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目的和归宿,每一步都有相应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即“温饱型”、“小康型”和“比较富裕型”。更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三是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我国确定的战略目标中,富强是首要目标,是指经济现代化,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民主是一个国家政治上现代化的标志,我国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民主。文明是指文化现代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繁荣学术和文艺。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四是战略实现过程具有不平衡性。 这些特点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只用一百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常要用二百年走完的历程,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了我们的战略目标,就能够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
|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http://www.jtgov.cn/zsbzz/3476.html